瑞氏染液由酸性染料伊紅和堿性染料美藍組成的復合染料,溶于甲醇 ,后解離為帶正電的美藍和帶負電的伊紅離子。瑞氏染色法就是用瑞氏染色液對細菌進行染色。那么瑞氏染色原理是什么?
瑞氏染色原理:
瑞氏染料是由堿性染料美藍( Methvlem blue )和酸性染料黃色伊紅( Eostm Y )合稱伊紅美藍 染料即瑞氏 (美藍-伊紅Y)染料。伊紅鈉鹽的有色部分為陰離子,無色部分為陽離子,其有色部分為酸性,故稱伊紅為酸性染料。美藍通常為氯鹽是堿性的,美藍的中間產物結晶為三氯化鎂復鹽,其有色部分為陽離子,無色部分為陰離子,恰與伊紅鈉鹽相反。
為了觀察細胞內部結構,識別各種細胞及其異常變化,血涂片必須進行染色。瑞氏染色法是血細胞分析經典和常用的染色法。 細胞的各大種成分均由蛋白質構成,由于蛋白質是兩性電解質,所帶正電荷的數量隨溶液pH而定。對某一蛋白質而言,如環境pH<pI,(pI為蛋白質的等電點),則該蛋白質在酸性環境中正電荷增多,易與伊紅結合,染色偏紅;相反,當環境的pH>pI,即在堿性環境中負電荷增多,易與美藍結合,染色偏藍。臨床上常用緩沖液(pH6.4~6.8)來調節染色時的pH值,同時還應注意使用清潔、中性的玻片,的甲醇配制染液,以期達到滿意的染色效果。
瑞氏染色的染料配方濃度對細胞核著色程度適中,細胞核結構和色澤清晰艷麗,對核結構的識別較佳,但對胞漿著色偏酸,色澤偏紅,對細胞漿內顆粒特別是嗜天青顆粒及嗜中性顆粒著色較差。
瑞氏染液染色鑒定
瑞氏或姬姆薩染色液鑒定:剛配好或放置一個月以上的染液可進行下列鑒定:
1.取1滴染液于乳白玻板上,自行迅速擴散開,其顏色變紫紅色,且有偽足形成。
2.取1滴染液加1滴緩沖液,染液由深藍色立即變為紫紅色。
3.取血片或骨髓片進行試染檢查,觀察染色后各類細胞的胞核、胞漿及顆粒著色情況,pH是否合適及染色合適時間。如有上述變化,表明染液合格,可供使用。
以上為瑞氏染色原理,瑞氏染色是目前常用而又簡單的染色方法。瑞氏試劑中之酸性伊紅和堿性美藍混合經化學作用后,變成中性之 伊紅化美藍,久置后,經氧化而含有天青。此三種染料分別和細胞核及漿中的NH3+和COO-等結合,使細胞核及胞漿著色。由于系中性染料,又有緩沖液調節酸堿度,所以細胞受染后,藍紅等顏色都較適中,核染質、胞漿及其中之顆粒顯色較為清楚